转会窗最忙的人!罗马诺晒工作手稿,连中文说明书上也做笔记
在转会窗结束后,罗马诺本人在社媒发文总结,并晒出了自己的工作场景,在杂乱的笔记中还出现了一张中文说明书。
在转会窗结束后,罗马诺本人在社媒发文总结,并晒出了自己的工作场景,在杂乱的笔记中还出现了一张中文说明书。
粗略统计,伟人的电报手稿高达400多封,相信,了解中国近代史的朋友,一定关注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伟人就是靠着发电报,解放了全中国,也靠着写电报,指挥着千军万马,为老百姓撑起了一片新天地。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承办的“烽火艺魂——中国艺术研究院抗战文艺典藏展”近日对外开放。展览以140余件/套珍贵历史文献与艺术作品为核心,分“战歌震山河”“兰台唱金戈”“刀笔砺丰碑”
为缅怀抗战英烈、弘扬抗战精神,中国作家协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办“山河迹忆——手稿里的抗战中国”展览。这次展览入选了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笔者认为,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多看看红色剧,有着极大的好处,对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历史,了解革命家精神,有着积极地意义,同时,对我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有着促进作用。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有这样一份手稿——《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历经八十余载岁月,纸张已发黄。字里行间的修改痕迹,见证着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关头,力促全民族团结抗敌的努力。
本次展览以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的近300件珍贵手稿、书信、日记、报刊、图书为核心,通过“民族觉醒”“抗到底”“天地英雄”“为人类正义而战”“人间正道”五个单元,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历程,深刻诠释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阅读作品,本就是与作家进行灵魂的交流。而阅读手稿,则更能跨越历史的时空,仿佛置身于作家创作的“现场”,与作家共同渡过创作、修改、出版等难关,成为历史的参与者。
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山河迹忆——手稿里的抗战中国”展览9月1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幕。展览以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的近300件珍贵手稿、书信、日记、报刊、图书版本为载体,以历史记忆为脉络,通过“民族觉醒”“抗到底”“天地英雄”“为人类正义而战”“人间正道”五个单元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缅怀抗战英烈、弘扬抗战精神,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山河迹忆——手稿里的抗战中国”展览9月1日在北京开幕。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缅怀抗战英烈、弘扬抗战精神,9月1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山河迹忆——手稿里的抗战中国”展览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幕。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8月31日。
有1938年盛成《台儿庄手稿及纪事》、1939年王礼锡《笔征日记》、1946年闻一多《九歌(古曲翻新)》以及《小英雄雨来》等国家一级文物集中亮相;有萧红《生死场》、老舍《四世同堂》、臧克家《津浦北线血战记》、冯至《十四行集》、徐光耀《小兵张嘎》等经典文学作品的
8月31日上午10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办第三场记者招待会。在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孙德立念了一份来自东北抗联的展示手稿。
这是笔者所见过的,最具有古香古韵的一份伟人手稿!这样的观点你认可吗?不过,这份手稿,估计99.9%的朋友没有见过!在某种意义上看,完胜《兰亭序》,是巅峰!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从1931到1945,中国作家在烽火与热血交织的大地上,在呜咽与战歌共鸣的山河间,用笔写下不屈的觉醒。抗战文学参与了硝烟弥漫的民族记忆,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经典佳作。为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缅怀英勇献身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很多朋友,都曾经关注过伟人的手稿《龟虽寿》,但是,只能够看到这幅手稿的一部分,很是遗憾,很多朋友也是积极的呼吁,希望能够分享一幅完全版的《龟虽寿》。
笔者认为,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多看看红色剧,有着极大的好处,对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历史,了解革命家精神,有着积极地意义,同时,对我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有着促进作用。
当电脑替代传统的纸笔,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手稿就成为一种稀缺性资源,犹如一道即将消失的晚霞风景,这不能不引发关注与重视。2004年,福建冰心文学馆荣幸地接收了冰心家属捐赠她生前在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楼居住时的遗物。时任馆长王炳根说过,他带了两个助手,到北京去
“印象最深的是展览中夏衍用过的笔与放大镜,还有他反复修改的手稿,这位大文学家,在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仍十分勤奋。”走出上海图书馆东馆手稿主题馆,10岁的顾行简发出如是感叹。在“人民史诗 时代光影”馆藏电影主题手稿展,读者可见泛黄的《林家铺子》《祝福》剧本手稿
“印象最深的是展览中夏衍用过的笔与放大镜,还有他反复修改的手稿,这位大文学家,在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仍十分勤奋。”走出上海图书馆东馆手稿主题馆,10岁的顾行简发出如是感叹。于此举办的“人民史诗 时代光影”馆藏电影主题手稿展,读者可见泛黄的《林家铺子》《祝福》